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这支队伍,真中!

河南健康网 2024-06-0560573

  从2023年4月17日到2024年5月17日,395个日夜,他们带着祖国的重托,从河南奔赴万里之外的埃塞俄比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在安全形势严峻、传染病多发的东非高原,他们千方百计克服条件简陋、物资匮乏等困难,以大爱无疆精神造福当地人民,以拼搏奉献讲好中国故事。

  历经13个月的艰苦工作,他们为当地民众累计完成各种诊疗操作4.2万余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1026人次,并为中国驻埃塞俄比亚机构、中资企业人员、华侨华人等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表扬信中,对十几名队员逐个表彰。  

  埃塞俄比亚卫生部举行的欢送会上,卫生部长为每位队员颁发嘉奖状。他们,就是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4批医疗队(以下简称援埃塞医疗队)。

  4万多人次 健康守护的贡献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4批医疗队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担任队长单位。16名队员中,9名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2名来自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这支由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的援埃塞医疗队,始终牢记祖国的重托,迎战接踵而至的难题,将救死扶伤的使命挂在心上。

  刚到进驻医院的第二天深夜,他们就冒着时差和高原反应的严重不适,在异常简陋的条件下,团队多学科协作,克服重重困难,打响了生命的保卫战。

  那是受援医院一个10月龄的女婴,高热7天,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当地医护人员多次尝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均未能成功。 

  当地时间凌晨1时,在打着手电筒增加照明的情况下,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曹烨与其他队员一起,顺利为患儿进行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顺利康复的患儿家长,向医疗队员反复鞠躬致谢。

  医疗队所工作的提露内丝-北京医院,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区,是中国全资援建的一所二级医院,于2012年交付使用。

  经过我国的持续帮扶,从只有一名当地医生,到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医院,该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每当遇到危重病例,中国医疗队始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2023年7月的一个上午,一高龄孕妇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医务委员、妇产科主任医师刘广芝闻讯赶到医院,在简陋的条件下及时手术,保住了母子俩的生命。

  2023年8月,一名49岁的妇女被车辆撞伤,头皮撕脱,颞部大块大块骨头露在外面。

  面对设备、药物缺乏的局面,口腔科主治医师蔺栋鹏为其实施了该院首例颌面部缺损修复手术。85天艰辛的治疗后,患者终于能正常洗脸洗头了,家属激动地亲吻了蔺栋鹏的手背。在条件落后的受援医院,医疗队员想尽一切办法,与死神展开一场场角逐。

  接诊、手术、接生、抢救危重患者……1年多来,医疗队员累计完成各种诊疗操作4.2万余人次!

  这个数据,放在国内来看,或许不足为奇。然而,在战乱不断、缺医少药的环境中,每次出诊、每一次操作,可能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与风险。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人民医院后方的支援,成为医疗队员坚强的后盾。同时,队员家人的全力支持,也成为他们全身心投入援外医疗的强大动力。

  从妥善安排家人生活、学习,到自费购置小型设备、耗材;从克服高原反应、时差调整、水土不服,到解决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的难题,医疗队总是在迎难而上,解决了一个个当地患者的难题,同时迅速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树立了医疗队的形象。

  “医疗队员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又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在埃塞得民心、合民意,切实提高埃塞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金色名片!”驻埃塞使馆赵志远大使在《埃塞先驱报》的一篇署名文章中,高度评价了医疗队的贡献!

  1000多次带教培训的影响

  每一次救死扶伤的背后,更有着该国医疗同行对医学知识求知若渴的心。

  鉴于此,结合受援医院需求及实际情况,医疗队组建了实用技能培训专班。 

   妇幼培训班、气管插管培训班、静脉置管培训班……在75场次的学术培训活动中,医疗队累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1026人次。

  医疗队还多次参与当地高层次学术活动,并协助安排受援医院与季马大学40多名同行到中国参加线下培训。

  因陋就简,创新举措,他们尽最大努力,不断提升着当地医生诊疗水平和社区服务能力,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以病理科为例,医疗队刚到时,病理科位于检验科的一个角落,没有医生、技师和辅助人员,医疗队员关会娟一个人顶起了一个病理科。离开时,她已帮助病理科培训出了能独立完成病理诊断的医生。

  医疗援助任务很重,但队员所处的环境安全形势更让人揪心,医疗队在埃塞的13个月里,驻埃塞使馆就发出了9次安全提醒,提醒规避并远离有关危险区域。

  一天早上,医疗队请人来清理院内枯萎、倾倒的树木。受援医院一名职工发现驻地大门没关严,有当地人员进出,急匆匆过去提醒:请关好大门,注意安全!

  队员们深感暖心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意识:外出时4人以上同行、点对点通行,在驻地饲养护院犬只,确保医疗队形象、医疗、人身等各方面安全,提高医疗援助效能。

  十几位“白衣使者”的答卷

  “中国医疗队,赞!”“河南医生,中!”这支由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领衔的“国家队”,在东非高原展现着省医人的魅力与担当。

  抵达埃塞后,医疗队党支部书记、队长陈召起出色完成了队内管理、对外沟通、组织协调、应急处置等工作,做好人才帮带、临床诊疗、巡诊义诊、学术交流,帮助受援医院提高管理能力。

  医务委员、妇产科主任医师刘广芝参与组织婴幼儿急救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技术培训,并作为师资参加了国家卫健委对埃塞妇产科能力建设海外培训班。 

  病理科主任医师关会娟一人撑起一个病理科,在简陋的环境中完成近3000例病理穿刺诊断。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志峰受邀出席埃塞泌尿外科学术年会并作专题报告,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在他的帮助下迅速开展。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同源被称为慢性病患者的守护人,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喆积极参与受援医院日常麻醉和急诊抢救,多次受邀进行技术培训。

  眼科主治医师杨鑫接诊4000余名患者,帮助免疫性眼疾幼儿患者完全康复。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曹烨多次为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等抢救操作。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马伦多次深入当地社区进行义诊并捐赠物资。

  他们以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姿态,为援外医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张金色名片的嘉奖

  作为“白衣使者”,做好各方面健康医疗保障,也是医疗队的职责使命之一。

  4月8日,医疗队收到一封长达5页,合计1600余字的感谢信,言辞恳切,饱含深情。信件来自中地海外埃塞俄比亚分公司,这是一家拥有众多中方员工的大型中资企业。

  而像这样来自海外中资企业和侨团的感谢信,医疗队累计收到26件。

  随着感谢信的徐徐展开,医疗队1年多来对驻外人员、驻外机构、中资企业及当地福利院等各方的真情呵护,再次生动清晰起来。

  2023年5月29日,儿童节前夕,医疗队积极参与“中非携手暖童心”活动,走进亚的斯亚贝巴一所福利院为孩子们义诊。

  在这场由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与埃塞俄比亚第一夫人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公益活动中,中国医疗队的主动作为、大爱担当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

  7月30日,医疗队走进东方工业园巡诊义诊。在这个埃塞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内,专家们为300余名当地员工“送医送药送健康”,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吸引埃塞通讯社、芳纳广播公司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1年来,医疗队开展巡诊义诊22次,参与医院、大学学术交流6次,保障赴埃塞访团6次,走进中资企业科普讲座19次。

  在与各方的互动交流中,他们时刻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医疗队申请开通的宣传平台——“医路有埃”微信公众号,累计发表动态消息81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埃塞通讯社、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医疗队达300余篇次;队员们不约而同从中国带来的水墨字画、绢扇、汝瓷、茶叶礼物,备受欢迎;太极拳、功夫扇、少林功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更令人着迷。

  在中国驻埃塞使馆与驻非盟使团共同在亚的斯亚贝巴举办的国庆招待会上,医疗队16名队员受邀表演《中国功夫》,赢得了满堂彩。

  这份喝彩的背后,还凝结着河南省人民医院持续几十年的援外担当精神。

  1973年以来,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援外医疗号召,累计派出援埃塞队员100余人次,在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救治等方面向非洲人民传授知识经验,解除患者病痛。

  近年来,医院积极创新援外形式,主动申报国家医疗援非项目。2017年8月,“中国创伤治疗中心”“中国妇幼健康中心”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援埃塞俄比亚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在提露内丝-北京医院正式落成,埃塞患者可直接享受到河南省医专家的远程诊断。

  医院还先后派出20名创伤与妇幼专业专家,赴埃塞培训指导,邀请11名埃塞医疗及管理人员来院进行培训,并根据项目安排及援助需要,捐助相关医疗设备等。

  2023年10月10日,驻埃塞大使赵志远在《埃塞先驱报》发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迎美好世界新未来》署名文章,评价中国援埃塞医疗队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金色名片”!这样的嘉奖,属于每一位在援外医疗工作中挥洒热情与汗水的白衣使者!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